热门推荐
立即入驻

中华女子学院

5个月前发布 64 0 0

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是全国妇联所属、教育部批准备案的全国第一所公办全日制本科女子普通高等学校,前身是1949年由蔡畅、邓颖超、康克清等革命前辈创办的新中国妇女职业学校。1995年,学校迁址并启用现校名。1996年,学校开始举办普通本科教育。2002年,学校由成人高校转制为普通高校。2019年,学校正式加...

收录时间:
2024-08-23
中华女子学院中华女子学院
中华女子学院

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是全国妇联所属、教育部批准备案的全国第一所公办全日制本科女子普通高等学校,前身是1949年由蔡畅、邓颖超、康克清等革命前辈创办的新中国妇女职业学校。1995年,学校迁址并启用现校名。1996年,学校开始举办普通本科教育。2002年,学校由成人高校转制为普通高校。2019年,学校正式加挂“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牌子。2021年,学校正式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嘛哩嘛哩编辑已经浏览过该网站,安全可靠、网站布局整洁、内容丰富、访问速度正常,需要这方面资源可以放心浏览!学校现有教职工472人、全日制在校生4768人。设有妇女发展学院、法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文化传播与艺术学院、管理学院、数据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国际教育学院等教学院部。设有法律、社会工作、教育3个专业硕士授权点,招生专业17个,涵盖法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工学7个学科门类。学前教育、法学、女性学、服装与服饰设计、播音与艺术5个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社会工作、汉语国际教育、人力资源管理3个专业为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始终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同步、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同行、与世界妇女进步事业发展同向。学校历经多次跨越发展,确立了“四个着力”的办学定位:着力强化妇联干部、妇女干部培训主责,建好建强妇联干部培训基地;着力打造优势学科,成为培养服务社会、家庭和妇女群众的人才摇篮;着力在国际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教育事业中彰显中国特色,成为中国妇女民间对外交流交往的重要窗口;着力发挥妇女研究智库作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和家庭建设研究基地。学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四自”精神、公益意识、国际视野和知性高雅的应用型女性人才。拥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教学团队、教学名师。学校教师深度参与妇女儿童家庭相关法律、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妇女/性别研究形成优势和特色。通过委托课题,发布妇女教育、妇女发展蓝皮书等形式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为妇女工作提供智力服务。学校设有家庭建设研究院、全国第一个设立的女性学专业、前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联合国妇女部署执行主任任荣誉教授的全球女性发展研究院、全国唯一的中国女性图书馆。学校是商务部发展中国家妇女人才短期培训项目和硕士学历学位项目实施单位、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实施单位,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联合教席单位、中外女校校长论坛发起单位、世界女子教育联盟成员、中国女子高等院校联盟理事长单位。着眼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环境美校”的治校方略,秉承“崇德、至爱、博学、尚美”的校训精神,深化综合改革,厚植办学特色,为新时代党的妇女教育培训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数据统计

数据评估

中华女子学院浏览人数已经达到64,如你需要查询该站的相关权重信息,可以点击"5118数据""爱站数据""Chinaz数据"进入;以目前的网站数据参考,建议大家请以爱站数据为准,更多网站价值评估因素如:中华女子学院的访问速度、搜索引擎收录以及索引量、用户体验等;当然要评估一个站的价值,最主要还是需要根据您自身的需求以及需要,一些确切的数据则需要找中华女子学院的站长进行洽谈提供。如该站的IP、PV、跳出率等!

关于中华女子学院特别声明

本站嘛哩嘛哩(m站)提供的中华女子学院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嘛哩嘛哩(m站)实际控制,在2024年8月23日 03:20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嘛哩嘛哩(m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由原西南师范大学、原西南农业大学于2005年7月合并组建而成。原两校毗邻而建,同根同源,发源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在西南地区开中国新学之先河的川东师范学堂,几经发展演变,遂成今日之西南大学。嘛哩嘛哩编辑已经浏览过该网站,目前安全可靠、网站布局整洁、内容丰富、访问速度正常,需要这方面资源可以放心浏览!西南大学研究生教育始于20世纪50年代。1981年学校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硕士、博士授予单位,并培养了中国第一位课程与教学论博士。西南大学组建以来,研究生教育在学科建设、导师队伍和人才培养方面都得到了迅速、全面的发展,于2011年成立研究生院。学校现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基础心理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课程与教学论)、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生态学、果树学)、39个省部(市)级重点学科、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种专业博士学位,21种专业硕士学位。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教育部或农业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创新引智基地、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3个省(市)级重点实验室、9个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1个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科涵盖12个学科门类,55个一级学科。学校现有研究生指导教师约1100余人,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约300余人,同时拥有一批著名学者: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美国生物医学与工程院院士1人、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学校有各类在校研究生1900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400余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7900余人,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2800余人,在职攻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800余人,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4900余人,留学生600余人。学校重视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英、加、法、德、日、澳、俄等近20个国家或地区的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了研究生培养、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与国外40多所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的研究生教育合作关系。
空军军医大学

空军军医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是一所培养高、中层次医学专业人才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于1952年命名为第四军医大学,1954年与原第五军医大学合并,2017年转隶空军,原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并入后组建空军军医大学,2018年,原空军总医院与原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合并组建空军特色医学中心,隶属学校。学校1959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首批20所重点大学之一,1995年进入军队重点建设院校行列,1997年成为国家首批22所“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首批一流学科建设院校行列。学校本部坐落在古城西安。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是一所公办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其前身是1993年创建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6月,教育部批准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整合资源设立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学校成为教育部印发实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以来,第一所以优质“双高”学校为基础设置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建校以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对接国家所向、深圳所需,秉持“德业并进、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不断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教育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创造了中国高职教育的多个第一,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被誉为中国高职教育的一面旗帜。嘛哩嘛哩编辑已经浏览过该网站,目前安全可靠、网站布局整洁、内容丰富、访问速度正常,需要这方面资源可以放心浏览!学校现有西丽校区、华侨城校区、深汕校区等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4000余亩。现有教职工28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学校设有本科教育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传播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商务外语学院、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食品药品学院、数字创意与动画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等教学单位,学校紧跟深圳重点产业布局建立15个专业群,2023年全日制本科招生专业6个、全日制专科招生专业86个。学校立足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人才培养成效显著。近三届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6项、省级一等奖及以上教学成果奖26项,2018年获国家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实现了广东省各级各类教育在特等奖上零的突破。入选“十三五”“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10部,获全国教材建设奖 3项,其中特等奖1 项。建成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5个、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 8 门。近五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40项,近两届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奖牌4枚,国家级技能竞赛获奖数位居全国职业院校前列。建成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中累计获奖牌29枚,其中金牌12枚,金牌数、奖牌数均位居全国职业院校第一位。与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院校联合培养硕博研究生300余名。累计培养全日制毕业生18万余名,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平均起薪超过全国本科生平均水平。学校积极推进多元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华为牵头共建的深圳市域产教联合体入选首批28家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建成全国首家经华为认证授权的ICT学院支持中心,联合世界500强或行业领军企业、行业协会建设特色产业学院18所,校企共同制定行业标准106个、专业教学标准81个、课程标准2100余个,总结形成的产教深度融合模式被国家发改委作为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典型经验和创新举措向全国推广。学校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65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业教师占比44.18%,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占比45.2%,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166人,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90%以上。现有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500余人次,拥有诺贝尔奖团队1支,教育部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名,“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名,“千人计划”领军人才2名,“国家特支计划”专家4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专家2名,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3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全国技术能手18名。学校坚持“立地顶天”的应用科研导向,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近五年,学校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5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8项;累计科研到账经费超7亿元,横向技术服务与培训年均到账经费6200余万元;获国家发明专利和PCT专利381件,制定国际、国家、行业、地方及团体标准106个,参与解决“卡脖子”技术3项,技术研发和服务覆盖中小企业近2500家;获国家级科研奖励3项,省部级科研奖励11项,1部作品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批省部级科研平台29个,引进组建诺奖团队实验室1个、院士工作站和实验室6个,成立13个应用技术创新中心、10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0个高端智库。自然指数排名连续两年位于全国前200名。学校全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与 41 个国家和地区的 186 所院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建成10个海外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和语言文化中心,与香港职业训练局共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特色职业教育园区”。学校是国内首批获得招收海外留学生资质和面向港澳台单独招生考试资质的高职院校,先后开办4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开展5个深港人才联合培训项目,培养2200余名来华留学生。学校积极参与全球职教治理,2006年以来,先后获批成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职教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教育计划亚非研究与培训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职教创新中心,2022年,获批成立国内首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技术教育数字化教席,创办国内第一本职业教育国际期刊《Vocation,Technology & Education》,“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世界职业院校和技术大学联盟教师专业发展委员会、现代职业教育中国实践百人论坛等交流平台先后落户学校。学校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积极构建立足湾区、辐射全国的社会服务体系。现已形成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面向职业教育开展师资培训,面向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东西协作,面向退役士兵、新型农民、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开展继续教育,面向全体市民开展终身学习服务的工作格局。持续对口帮扶全国15个省、自治区的211所中高职院校转型升级,组团式对口支援建设新疆理工职业大学。入选国家级职业学校校长培训基地、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培养基地,获评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先进单位”。全面服务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连续七年驻点河源开展对口帮扶。服务市民技能提升需求,建成8个行业培训学院、3个社区学院,年均开展各类非学历培训7万人次。学校肩负改革攻坚和创新突破使命,取得一系列示范性建设成果。2001年通过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评估,2006年入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09年通过首批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国家级示范校评估,2016年入选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19年入选首批“双高”计划10所A档建设单位、首批“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建设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等荣誉。
福大教务处

福大教务处

福州大学教务处是主管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和实施教学管理与服务的行政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全校本科培养方案制定与执行、本科教学运行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教学研究与改革、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专业建设、认证评估、质量保障、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教学评优评奖及本科教学信息化建设等工作。福州大学教务处共设置了综合科、教研教改科、教材科、实践管理科、质量管理科、评估认证科、注册管理科、计划管理科八个科室,另有1个挂靠机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嘛哩嘛哩小编在浏览该网站时,页面整洁美观,感兴趣的用户,欢迎访问,实际体验! 福州大学教务处科室设置 综合科、教研教改科、实践教学科、质量管理科、评估认证科、注册管理科、计划管理科、教材科 福州大学教务处现任处领导 于 岩( 处长) 于岩,女,1972年12月生,教授,博导,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福州大学教务处处长。主讲2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陶瓷工艺学》,《新型陶瓷材料及商业应用》,主持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教育部新工科项目等,完成省级以上教改项目十多项。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6部教材。获福建省首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工科组特... 钟春玲( 副处长) 钟春玲,女,1973年5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南洋理工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副研究员,现任教务处副处长。 2018年1月当选福建省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管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2016年5月—2019年12月任福建省高校在线教育联盟副理事长。 获福建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第五)1项,... 陈晓晖( 副处长) 陈晓晖,男,1973年1月生,教授,博导,福州大学教务处副处长。 曾任福州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办主任、副院长,招考中心副主任,兼任福建省高等教育学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分会副理事长。 主要从事“环境友好石油化工催化过程及相应材料的开发”的研究。 张友坤( 副处长) 张友坤,现任福州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分管教研教改科、教材科工作。在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专业认证和评估等方面经验丰富,主持2项省级教改项目,参与3项省级重大教改攻关项目和1项教育部新工科教改项目,曾获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武汉商学院

武汉商学院

武汉商学院溯源于1963年创办的武汉市服务学校。1985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建立专科层次的武汉商业服务学院。2004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武汉职工财经学院和武汉市职工大学并入武汉商业服务学院。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在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基础上建立本科层次的武汉商学院,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主管,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教育教学业务归口湖北省教育厅管理。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2421人,其中,本科生11048人,专科生1373人。办学思路: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秉承“商道惟诚,知行致远”的校训,践行“明德笃学,求实致用”的办学理念,围绕全面建设“特色鲜明、行业知名”的一流应用型商科城市大学目标,坚持“转型提升、内涵发展、商科特色、开放办学”的发展战略,以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主线,以现代服务业为面向,以专业与课程建设为核心,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主要路径,努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办学条件:学校坐落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后官湖畔,基本建成环境优美、设施完备、功能齐全、装备先进的现代化校园,现校园占地面积88.0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4.8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8327.35万元。拥有馆藏纸质图书159万册、电子图书59万册、数据库62种。已获武汉市人民政府批准,正规划建设占地面积18.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18万平方米的马影河校区。嘛哩嘛哩编辑已经浏览过该网站,目前安全可靠、网站布局整洁、内容丰富、访问速度正常,需要这方面资源可以放心浏览!师资队伍:基本形成“教授引领、配比合理、专兼结合、双师发展、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总数1072人,其中专任教师62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省市政府专项津贴11人,中国注册烹饪大师 11人,湖北名师(湖北省名师工作室)1个,湖北省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1个。人才培养:学校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设有12个教学学院,开设有35个本科专业,覆盖管理学、经济学、工学、教育学、文学、艺术学、理学、农学等学科门类。拥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4个。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8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承担教育部新工科建设项目1项、省试点学院改革项目1项、“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3个,拥有省级实习实训基地2个、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获批教育部产学育人项目53项。学校招生就业“进出两旺”,本科生源质量稳步提升,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近三年,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共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1442项。科学研究:学校是武汉市商业经济学会会长单位,现有34个科研机构(平台),建有省级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5个。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2项、全国教科规划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7项、省委重大调研课题基金项目10项。公开发表高水平论文800余篇。获授权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00余项。主动对接政府行业企业需求,承接横向项目230余项,主持制定《中国马术“十四五”发展规划》、《湖北一日游服务规范》、《冷链物流城市共同配送之托盘使用标准》等多项发展规划和标准。获市级以上科研奖80余项。国际合作:学校与60余所海外高校或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德国埃森经济管理应用科技大学和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合作举办了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目前共有578名学生在读。近四年,学校共资助服务148名教师赴国(境)外进行学术交流、国际会议或研修项目,235名本科学生赴国(境)外学习深造,共有104名境外师生来校交流;疫情期间创新工作方式,以线上形式继续举办中外人文交流项目、海外名校国际交流学习项目和国际会议,活动覆盖全校各学院师生。社会影响:学校成功承办了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马术和现代五项比赛、2019年现代五项亚洲锦标赛暨2020东京奥运会亚洲/大洋洲资格赛等国际赛事。连续13年为中国南极科考提供后勤服务,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海洋局评为“中国极地考察先进集体”。学校先后获得“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平安校园”“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学校的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实现了从“新型一流师范大学”向“综合性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型。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高校行列,2015年成为教育部与江苏省共建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18年成为教育部与江苏省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目前,学校正在着力建设“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大学”。嘛哩嘛哩编辑已经浏览过该网站,目前安全可靠、网站布局整洁、内容丰富、访问速度正常,需要这方面资源可以放心浏览!南京师范大学充分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目前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地理学)、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14个,“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9个,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全国第三批重点马院。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不含一级学科覆盖)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5个。学科已涉及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等门类。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获评A等级;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地理学、美术学获评A-等级,工程学、化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数学、社会科学总论、计算机科学等10个学科跻身ESI全球前1%。在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我校教育专业学位和法律专业学位均进入A类。1963年,著名苔藓专家陈邦杰教授招收了我校第1名研究生。1978年,学校成为首批恢复研究生教育的高校之一。1981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1996年和2009年,学校先后被列为全国首批教育硕士和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培养试点单位。目前在读研究生13448人,其中学术型7329人,专业型6119人;博士研究生1570人,硕士研究生11878人。为适应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1997年学校成立研究生处(党委研究生工作部);2003年,改建为研究生部(党委研究生工作委员会);2011年,成立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2019年学校机构改革后,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设院长1人、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1人、副院长3人、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1人、综合办公室主任1人,下设综合办公室、招生办公室、学位办公室、培养办公室、教育管理与就业办公室等五个办公室。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致力于打造“一体化”育人体系,同时建设具有较强工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的管理工作人员队伍,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努力为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行政保障,为师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南京师范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将紧密围绕学校发展目标和任务要求,大力加强内涵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学科专业优化调整,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严格质量管理,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健全研究生教育评价和资源配置机制,培养更多具有“国家意识、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专业素养、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以高质量研究生教育推动和支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