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立即入驻

辛亥革命博物馆

8个月前发布 137 0 0

辛亥革命博物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彭刘杨路258号,是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而兴建的专题博物馆,于2011年10月正式开放,年均接待观众100万人次。嘛哩嘛哩编辑已经浏览过该网站,安全可靠、网站布局整洁、内容丰富、访问速度正常,需要这方面资源可以放心浏览!辛亥革命博物馆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馆体外观为“楚国红”色调,呈“V”字造型...

收录时间:
2024-08-23
辛亥革命博物馆辛亥革命博物馆

辛亥革命博物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彭刘杨路258号,是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而兴建的专题博物馆,于2011年10月正式开放,年均接待观众100万人次。嘛哩嘛哩编辑已经浏览过该网站,安全可靠、网站布局整洁、内容丰富、访问速度正常,需要这方面资源可以放心浏览!辛亥革命博物馆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馆体外观为“楚国红”色调,呈“V”字造型,集辛亥革命历史展示、文物收藏、学术交流和科研等功能于一体。辛亥革命博物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中国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基本陈列“共和之基——辛亥革命历史陈列”由晚清中国、革命原起、武昌首义、创建共和、辛亥百年五个部分组成,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典型文物为支撑,展示了辛亥革命的背景、起因、经过、结果及影响,多角度、深层次地昭示辛亥革命肇造中国共和之基、推动现代文明进程的勋绩。常设展览“武汉上空的鹰——纪念苏联空军志愿队特展”由团结抗战 保卫武汉、援华助战 鹰击长空、苏联英雄 永垂不朽、传承友谊 再续新篇四个部分组成,重点展现了武汉空战期间苏联空军志愿队援华的史实以及与中国军民并肩抗击日军的英勇事迹,颂扬中俄人民友谊,昭示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伟大真理。辛亥革命博物馆致力于打造一座走向社会、贴近市民、服务大众的博物馆,已成为海内外观众感受武汉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窗口。

数据统计

数据评估

辛亥革命博物馆浏览人数已经达到137,如你需要查询该站的相关权重信息,可以点击"5118数据""爱站数据""Chinaz数据"进入;以目前的网站数据参考,建议大家请以爱站数据为准,更多网站价值评估因素如:辛亥革命博物馆的访问速度、搜索引擎收录以及索引量、用户体验等;当然要评估一个站的价值,最主要还是需要根据您自身的需求以及需要,一些确切的数据则需要找辛亥革命博物馆的站长进行洽谈提供。如该站的IP、PV、跳出率等!

关于辛亥革命博物馆特别声明

本站嘛哩嘛哩(m站)提供的辛亥革命博物馆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嘛哩嘛哩(m站)实际控制,在2024年8月23日 00:05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嘛哩嘛哩(m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东莞隐贤山庄旅游度假区

东莞隐贤山庄旅游度假区

东莞隐贤山庄景区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景色优美,交通便利。占地500多亩,山灵水秀,文化底蕴深厚。以一个“全国唯一”、两个“全国首创”为核心打造东莞最大的欢乐体验乐园。2017年,景区斥资3亿元对软硬件进行全面升级改造。2017年12月,隐贤山庄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隐贤山庄为纪念明末刑部尚书李觉斯隐居于此而得名,具有历史文化资源的唯一性。嘛哩嘛哩小编在浏览该网站时,页面整洁美观,感兴趣的用户,欢迎访问,实际体验!地址: 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常马路丽城隐贤山庄大道3号 联系电话: 0769-83395737地 址: 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常马路丽城隐贤山庄大道3号
好客山东网

好客山东网

山东,因居太行山以东而得名,省会济南。先秦时期隶属齐国、鲁国,故而别名齐鲁。这个位于华东地区的最北端省份,是东部山地与西部海滨的过渡带,西承中原文明,坚韧朴实,东接海洋文明,开放包容。西部连接内陆,东部隔海洋与朝鲜半岛相望,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东南则遥望东海及日本。山东省现辖16个地级市,136个县级单位。嘛哩嘛哩编辑已经浏览过该网站,目前安全可靠、网站布局整洁、内容丰富、访问速度正常,需要这方面资源可以放心浏览!山东省内地理风貌多样,中部山地突起四周低,以泰山为最高点,西南、西北低洼平坦,东部缓丘起伏,西部、北部是黄河冲积而成的鲁西北平原区,东北部的黄河三角洲为山东省陆地最低处。山地、丘陵平原、湿地......类型各异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不同的地理风貌景观,使山东开展旅游的空间环境十分优越。漫长的地质演变,造就出泰山山脉的气势磅礴,冲刷出沃野千里的黄河三角洲,凝练出沂水地下大峡谷的鬼斧神工。中华文明的母亲河——黄河在山东入海,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在这里璀璨千年。大运河纵穿南北,流经之地衍生出东荷绿苇、鸥鹭翔集,勾勒出一幅齐鲁大地的唯美画卷。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齐鲁大地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历史文化悠久,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美誉。山东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这片土地上所形成的齐鲁文化,不但深刻地影响了山东社会的发展,而且对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丰富的文化积淀,遗留下缅怀先贤的“三孔”建筑,构建出八仙过海的蓬莱仙境,书写出快意恩仇的水浒故事。多彩的地理人文环境,造就了豪爽豪情豪气的山东儿女,大山一样坚韧的性格,义薄云天,海洋一般宽广的胸怀,包容万千。
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

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

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是首家被认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高校博物馆,是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古生物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全国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武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7武汉十大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57年11月7日成立的北京地质学院陈列馆,首任馆长苏良赫教授。建馆初期,标本主要继承了北京大学地质系、清华大学地质系、天津大学(北洋大学)地质系和唐山铁道学院地质科的收藏,历史己逾百年。学校迁址武汉时,部分标本也运至武汉,1982年武汉地质学院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1987年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物馆。2001年,受邵逸夫基金会和教育部专项资金资助,博物馆大楼建设启动,并于2003年落成,并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位于武汉市鲁磨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西区校园南侧,坐落在风光旖旎的武汉市东湖之滨、南望山麓。博物馆建筑外观融合了地质学、仿生学和天文学特点,荣获湖北省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是远近闻名的文教事业标志性建筑,并成为武汉东湖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陈列展示面积5千余平方米,博物馆主要展出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等地质标本,其藏品乃是由几代地质学者、本校师生自上个世纪以来在各种艰苦的野外环境下采集、积累起来的,也包括了校友和国际友人等捐赠的标本、以及部分购置的标本。目前馆藏各类地质标本4万余件,其中自然界罕见的珍品3千余件,如著名的黑龙江东北龙、和平永川龙、鹦鹉嘴龙等恐龙骨架化石,以及各种珍贵的矿物、宝玉石、化石标本等。博物馆现已开辟了6个常设展厅,分别为地球奥秘展厅、生命起源与进化展厅、矿物岩石展厅、珠宝玉石展厅、矿产资源展厅和张和捐赠展厅,还将开设水资源、环境和地质灾害展厅,还有2个临时展厅和科普教室。博物馆为观众打开了地球46亿年沧桑巨变的宏伟画卷、地球生命38亿年进化的历史长廊,展示了精美绝伦的珠宝玉石世界、五光十色的矿物岩石天地以及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地下宝藏。同时,也为观众讲述了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告诉大家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神圣职责。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在展览内容上将地学的科学性、知识性、通俗性、趣味性有机融合,展陈技术上采用声光电技术、高科技手段、模拟及仿真技术,设计制作典型的地质景观和互动技术,寓教于乐。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青少年通过博物馆开展的各种科普教育活动,加深了对保护环境、珍惜资源、抵御灾害的认识,加深了对树立科学态度、弘扬科学精神的领悟,加深了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是公认的“地质世界之窗”。同时,在中国地质大学美丽的校园内,院士长廊为大家展现了从中国地质大学走出来的院士风采;科普广场展示了一系列大型岩矿化石标本,供观众欣赏和学习;化石林中陈列着1.5亿年前的硅化木70余根;位于图书馆门前的三峡岩芯,采自于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大坝的基岩;西区体育馆中的攀岩壁,是亚洲最大的室内攀岩壁。这些富有特色的旅游景点,与博物馆交相辉映,引人入胜,构成了与博物馆相配套的、丰富的地学文化景观。长期以来,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在为高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服务的同时,一直坚持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地学科普教育,精心打造科普教育的品牌,取得了显著成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先后获评为全国优秀科普教育基地、湖北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卫生示范旅游景区、武汉市博物馆工作先进单位、武汉市旅游景区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武汉市卫生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始终致力于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恪守办馆宗旨,坚持以地球科学为核心,加强科学普及和科学研究工作,面向高校,服务教学科研,成为求真的课堂;面向社会,强化科学普及,是公众求知的殿堂;面向游客,深化科教旅游,是观众们探秘的乐园!在博物馆事业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博物馆工作的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博物馆的育人功能,大力彰显博物馆的地学特色,成为学校对外宣传和服务的靓丽名片,积极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努力为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发挥作用。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